原油期货

【华富之声】铜与原油联动回升,(2025年10月27日)全球经济预期略有改善

2025-10-27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【华富之声】铜与原油联动回升,全球经济预期略有改善

——周期品价格回暖,市场风险偏好逐步修复

(2025年10月27日)




一、市场回暖信号再现:铜油携手反弹

10月27日,大宗商品市场迎来普遍反弹。
国际原油与铜价携手上行,分别录得近两周最大单日涨幅。
截至当日收盘,布伦特原油重返87美元/桶上方,伦敦三月期铜则攀升至每吨9180美元。

在近期宏观数据偏弱、地缘风险不减的背景下,这一波“铜油联动上涨”显得颇为微妙。
它不仅反映出市场短线对需求端的重估,也透露出全球经济情绪的边际修复迹象。qh.qihuou.com

“铜价和油价的共振上涨,是市场对经济悲观预期的暂时修正。”
——华富之声商品研究部


二、原油反弹:供应端支撑叠加风险溢价回升

原油市场的回升,首先源于供给端的持续紧张与地缘局势的不稳定。

(1)OPEC+减产延续

沙特与俄罗斯本月重申将延续自愿减产计划至年底。
这一信号使市场预期OPEC+不会轻易增加供应,从而形成坚实支撑。

同时,美国页岩油产量增长放缓、库存下降,也强化了市场的供需紧平衡逻辑。
美国能源信息署(EIA)数据显示,上周美国商业原油库存下降超350万桶,远超市场预期。

(2)地缘政治扰动再起

中东紧张局势升温,红海运输通道一度出现延误。
虽然目前并未造成实质性供应中断,但市场避险溢价上升。

(3)需求担忧有所缓解

此前投资者普遍担心全球经济放缓将压制石油需求。
但近期来自亚洲的进口数据显示,部分地区能源消费稳中有升。
尤其是中国部分炼厂加大采购量,提振了原油需求预期。

在多重因素作用下,原油价格自低位反弹,重回上行通道。


三、铜价走强:宏观预期改善与供应受限共振

铜作为“经济晴雨表”,其价格变化往往领先宏观周期。
此次铜价回升,既有短期技术性反弹,也体现了市场对未来需求的边际乐观。

(1)中国需求预期改善

近期中国公布的9月工业利润与制造业PMI数据均出现回升迹象。qh.qihuou.com+1
虽然仍处扩张临界点附近,但市场解读为“筑底成功”的早期信号。
部分铜加工企业复工率上升,下游订单有所恢复。

(2)供应端扰动持续

智利、秘鲁等南美主要铜矿区受气候与劳资纠纷影响,产量恢复缓慢。
伦敦金属交易所(LME)数据显示,全球铜库存连续第五周下降,目前库存总量已接近近半年最低水平。

(3)宏观情绪回暖

在美国与欧洲多项经济指标超预期的刺激下,市场风险偏好回升。
部分机构资金重新配置周期板块,推动铜价企稳反弹。

整体来看,铜价的走强更像是一种**“悲观预期的修正”**,而非需求大幅改善的反映。


四、“铜油联动”背后的宏观逻辑

在大宗商品市场中,原油与铜常被视为经济周期的双指标

  • 原油代表能源成本与通胀预期;

  • 铜代表制造业与投资活跃度。

当两者同时走强,往往意味着市场认为全球经济动能在企稳或改善。

(1)通胀与增长再平衡

此前市场担忧“高利率+弱增长”的滞胀风险。
而近期美国与中国的数据表明,消费与制造活动尚具韧性,通胀虽高但可控。
投资者开始预期未来政策环境或趋于宽松,推动周期品价格同步回升。

(2)资金流向变化

风险偏好修复带动资金从避险资产(黄金、美债)流出,转向周期板块。
铜与原油的反弹,正是这种资金再分配的结果。

“资金正在从防御型资产回流至周期性品种,这意味着市场情绪正逐步修复。”华富之声日报
——华富之声策略组


五、市场情绪变化:从谨慎悲观到结构性乐观

自三季度以来,市场对全球经济前景的判断经历了显著转折。

此前,由于欧美制造业疲软、消费降温、通胀黏性强,投资者普遍偏向防御。
但10月以来,市场开始逐步修正过度悲观的预期。

美国第三季度GDP年化增长率超出预期,欧洲能源库存充足,中国出口回暖迹象出现——这些因素共同支撑了“经济软着陆”预期。

在这种宏观氛围下,铜和原油等周期资产成为受益者。
它们的反弹不仅是价格层面的回升,更是一种市场心理的松动


六、政策层面:宽松预期再起

美联储与各国央行的政策预期,是决定铜油走势的重要外部变量。

(1)美联储:接近加息终点

近期多位美联储官员释放温和信号,认为“政策已接近合适区间”。
市场押注11月会议将继续维持利率不变,并可能在2025年上半年进入降息周期。

这一预期导致美元指数短线回落,为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提供支撑。

(2)中国与欧洲:政策仍偏宽松

中国政策层面持续加码基建与绿色转型投资,铜需求中长期受益。
欧洲则延长能源补贴计划,稳定工业成本。
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财政与货币环境均偏向稳中宽,形成对大宗商品的系统性支撑。


七、通胀预期回升:风险与机遇并存

铜与原油价格的回升,也让市场重新关注通胀风险。

油价上行将传导至能源与运输成本,铜价上涨则会推高工业制品价格。
这意味着,未来数月全球通胀回落的速度可能放缓。

不过,与2022年高通胀时期不同,目前的价格上行更多源自经济回暖而非供给危机。
因此,投资者普遍认为这属于“良性通胀”阶段,有助于提振企业利润与投资信心。


八、结构分化:工业金属与能源共振的背后

尽管铜与原油走势趋同,但细看可发现两者上涨的逻辑并不完全一致。

  • 原油受地缘与供应因素驱动,短期风险溢价较高;

  • 受宏观与需求预期影响,更体现经济情绪修复。

换言之,铜的上涨偏向“真实需求预期”,油价的上行偏向“事件驱动与防御溢价”。
两者的共振,反映出市场在**“现实与预期之间”寻找平衡。**


九、资金层面:机构重新布局周期品

近两周,部分国际基金开始回流商品市场。
根据CFTC持仓数据显示,基金在原油与铜期货上的净多头仓位均有所上升。

机构普遍认为,大宗商品经历三季度调整后估值处于相对低位,风险收益比重新具备吸引力。
尤其是在政策环境趋稳、美元阶段性疲软的背景下,配置商品成为对冲通胀与布局复苏的“双保险”。


十、全球经济预期:从衰退担忧到温和复苏

铜与原油的回升,背后反映出一个核心信号:
市场对全球经济的预期正在从“衰退担忧”转向“温和复苏”。

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最新预测显示,2025年全球GDP增速预计为3.1%,较年中预测小幅上调。
虽然增速仍低于疫情前水平,但结构性亮点逐渐显现:

  • 新兴市场内需增强;

  • 发达经济体通胀缓和;

  • 供应链重组带动制造投资回流。

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铜油价格反弹的宏观基础。


十一、潜在风险:反弹仍缺乏持续性验证

尽管当前市场情绪改善,但多数分析师仍保持谨慎。

  1. 需求恢复不均衡:欧洲制造业仍疲软,新兴市场增长存在分化。

  2. 油价高位压力:若原油突破90美元以上,将重新引发通胀担忧。

  3. 政策风险:若美联储态度再度转鹰,美元反弹可能压制商品价格。

因此,铜与原油的联动反弹更多是阶段性现象,后续能否持续,仍需基本面配合。


十二、投资视角:稳中偏多但需控制节奏

从投资角度看,铜与原油的反弹提供了新的交易窗口。

  • 短线策略:关注技术面支撑与政策预期变化,适度跟随行情但不盲目追高;

  • 中长期配置:铜可作为经济复苏的代表资产,原油则在地缘不确定中具备对冲价值;华富之声日报+1

  • 风险控制:警惕宏观数据转弱与美元反弹风险。

在多因素交织的环境中,节奏与仓位管理显得尤为关键。


十三、华富之声观点:周期与信心的“共振修复”

当前的“铜油联动”行情,并非简单的商品反弹,而是信心的共振修复。

它标志着市场开始接受一种温和而复杂的现实:
——经济不会强劲反弹,但也不会骤然下滑;
——通胀仍在,但不至失控;
——政策未必放松,但环境不再紧缩。

在这种“边际改善”的氛围中,周期品的上行正好契合市场的心理节奏。
铜价映照着制造业的脉动,油价反映着能源需求的呼吸——它们的共振,本质上是对全球经济仍有希望的确认。


十四、结语:在不确定中寻找方向

铜与原油的同步回升,是市场的一次“集体松口气”。
这并非经济全面复苏的信号,而是一种边际改善的开始。

对投资者而言,更重要的不是预测下一个高点,而是理解这一轮共振的逻辑:
市场在修复情绪,资金在试探方向。

在多空拉锯的时代,真正的智慧不在追涨,而在于在混沌中保持清醒,在波动中找到节奏。


搜索